井蓋展
井蓋展
  • 日期2021年4月1日 - 30日
  • 時間10am - 8pm
  • 地點中環德輔道中173號Nan Fung Place, 1/F – 2/F

夥拍積極提高城市保育意識的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CACHe)於Nan Fung Place以中上環區的井蓋和其歷史為主題舉辦展覽,邀請市民從新舊交融的中西區出發,在尋常的城市風景中探究歷史領域,解密每一款特色井蓋背後的故事。循著蓋上的資訊發掘屬於「香港製造」鑄鐵工業及城市基建發展的進化史,以小觀大,從細微的地方了解自己的居住地。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豐富大眾對未來城市設計的想像,思考如何讓天然資源更有效地應用在日常當中,長遠打造韌性永續的城市生活。

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貫通地上地下的井蓋看似毫不起眼,但其實每天在社區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單為我們提供穩定的水、電力、燃氣及電訊網絡等,維持著我們方便舒適的城市生活;亦能於特別天氣狀況時減少災害,絕對是發展韌性社區的重要基石。它們獨特的設計、物料和生產技術等更同步見證着香港生鐵鑄工業的百年發展及各種政府工務隨着時代的演變。

細心留意,每個井蓋的表面上均刻鑄不同代碼,列明政府部門、合約編號、鑄造廠、重量等資訊,而不同顏色、形狀和符號都有相對的特定意思,方便工程人員分辨功能。如常見俗稱「大肚臍」,以生鐵鑄造的方形井蓋是50-60年代盛行的產物,市民可根據「圓清方濁」的原則觀察井蓋,圓圈花紋代表是清水井蓋,正方形圖案則是污水井蓋。消防街井的井蓋刻有「F↑H」的符號,蓋中間的箭頭是俗稱「雞爪嘜」標記,指此井蓋由政府物料供應處直接採購,直至90年代後期,才改由承辦商自行採購;斜紋通孔的井蓋名為「疏冷」,經常與「櫈仔」及「咖哩缸」配合使用,前者有助加強去水速度及後者則用作暫存枯葉等垃圾,雙劍合璧使我們生活更便利。而隨著年代更替,有些井蓋因為太重的關係,已經停用舊有設計,不少井蓋近年更由生鐵鑄造改為採用成本較高的新款不鏽鋼製造,反映了時代變遷對本土生鐵鑄工業的影響。

《井蓋展》將帶參觀者回到香港開埠初期,以展覽形式闡述源遠流長的井蓋歷史和發展,專題展區包括: 「井蓋解碼」及「生鐵井蓋的出現」。參觀者可以近距離觀察一系列香港不同時期和款式井蓋實物,配合生動簡潔的圖示和詳盡註釋教導大眾分辨井蓋類型和特色,解讀蓋上的資訊。此外,展覽亦會介紹香港井蓋鑄造廠及工匠,展示井蓋的誕生過程。

 

 

分享

合作伙伴 -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CACHe)
  • 日期2021年4月1日 - 30日
  • 時間10am - 8pm
  • 地點中環德輔道中173號Nan Fung Place, 1/F – 2/F
更多活動
井蓋地圖及網上導賞團
了解更多
Concretology日紙設計 - 周邊產品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