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日志

「世界之约:在地餐桌」第一部曲「农场日志」,是配合南丰纱厂以「种・籽・料・理」(种 – 种植 local farming;籽 – 种籽 seed;料 – 食材 ingredients;理 – 食物哲学stories)为主题的首个项目,以轻松手法与大众一同思考及发掘食物与生活的关系。

疫情期间,大家买餸下厨的时间多了;然而,每次在选购食材时,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食物,或不同价格的食材,会否引起大家去思考个中的分别和原因呢? 其实烹调食物除了味觉享受,还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跟农作物学习。因此,「世界之约」特别请来超过10位本地艺术家,以插画来创作「农场日志」。

「农场日志」Vol 1 由五位艺术家于疫情期间,透过观察和反思小区对食物的需求而创作出发人深省的漫画,藉以探讨在地种植的重要性。接着推出的Vol 2,艺术家将启发自香港有机生活发展基金会(SEED)的「香港农业3.0」团队以《农魂》为题的八集纪录片进行创作。《农魂》以影像纪录一直仍在坚持的农夫,道出农业继承者的故事,让大众直接透过农夫及业者的口述故事,深入了解本地农业发展与独门农业技艺,并探讨两代业者的传承及关系。

其中参与「农场日志」的本地艺术家包括Kayla Lui、Humchuk、Pearl Law、Loszehaha、UUendy、MaoShanConnie、Missquai、Po Hung、杜波淇及李香兰等。「农场日志」四格漫画于4月12日起,每星期于「世界之约」官方FacebookIG更新刊载一个故事。

#1【香港只有𝟭.𝟲%人有菜食】

如果挞一挞手指,蔬菜的末日来到,全港的蔬菜供应量只剩下𝟭.𝟲%,你能想象人类的未来会变成怎样吗?

本港的蔬菜供应量一直供不应求,根据渔农自然护理署数字显示,大部分属内地供港蔬菜及小量外国进口,而本地农产品占全港蔬菜供应量只得1.6%。当供港蔬菜遇上阻碍,未能及时送抵香港时,就会令香港陷入「菜荒」,就如早前新冠疫情严重,内地输港的蔬菜未能入口,街市蔬菜量少,令价格浮动。

艺术家 @kaylaluisikchi 希望透过插画,引起大家反思本港在粮食自给自足方面一直存在的隠忧,藉以呼吁大众关注本地农业发展等议题。

#2【不时不吃的味道】

你记得「郊外油菜」吗?曾几何时,新界菜才是王道!

菜的味道与其生长期及生长地有着直接关系。可惜香港大多数的进口蔬菜在种植时下了化学肥料,刺激农作物生长,目的是为了加速收成期,却令蔬菜变得近乎没有味道。可幸的是,香港仍有不少有心的新界农夫坚持按季节种植蔬菜,培养土壤、培种、配合天气季节和灌溉天然肥料,耐心培植,种出菜的原味道。

插画家 含蓄 Humchuk 的漫画带出新界农夫仍然坚持种出在地味道,提供最好的时令蔬菜,让大众多一点选择,寻回不时不吃的美味。

吃过新界菜的味道后,记得和朋友分享啊!

#3【社区网购蔬菜】

「畀啲挣扎!」呼,差点就能从人群中抢购到今天餐单的蔬菜。

疫情下,市民大众都为了蔬菜而奔波。幸好坊间不少社区小店及农夫立即脑筋急转弯,前者会加设本地菜的销售,而本地有机农场更想出应急方法,由农夫亲自发办,做法如日式料理中的「Omakase」,为顾客挑择当造的蔬菜,从网上平台集齐所有订单后再运送蔬菜到特定地点,让订购了的顾客领取。此举令本来已渐渐兴起的蔬菜版「共购」模式更应运而生,既可减少市民加入不必要的抢购战,还能让大众品尝到真正的「Farm to Table」(从农场到餐桌)新鲜蔬菜。

插画家 @pearlperoni 以幽默方式注入画作,描述疫情下光顾社区小店的时令蔬菜,宣传本土农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4【不流于表面的价值 】

「你的样子如何,你的宿命也必如何」,丑食大平反!

丑食,是指外表有瑕疵或奇形怪状的蔬果,如被虫蛀、颜色不够润泽鲜艳、形状有棱角的食物,很多消费者以为丑食的卫生情况、营养价值和味道较差,最后甚至落得在毫无损坏的情况下直接被弃置于堆填区,每年全球都造成大量的食物浪费。

与其浪费,倒不如学会对食物多点包容,蔬果上的轻微花点或斑痕,甚至外形弯曲或不对称,只要不影响蔬果的味道及营养,大家都不要浪费呀!

插画家 Venus Philosophy 的插画描述丑食物在市场上的真实状况,若大家包容蔬果的外表上的差异,就能有效减少粮食浪费。

#5【不耀眼的泥土】

「惜土之人,惜土一定系咁惜!」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细察泥土用途多样的可能性。其实泥土自古就与人有着深厚的连系,农夫把种籽种在土里等待发芽长出农作物供人食用,或制成衣服温暖我们的身体;泥土亦可制作器皿存放食物。人就是这样和土地相处,陶器和作物,都是土地给予的礼物。

艺术家 UUendy Lau 以插画形式说出泥土与人类的关系,泥土虽不起眼,但它盛载着人类许多的记忆,当遇到惜土之人,它顿时变成珍贵的材料或熠熠生辉的主角。

 

#6【悦来农庄】

「♫如果太多西洋菜,猪毛草就冇掟企?」实情系西洋菜与猪毛草彼此同生共存,是自然界既好朋友。

位于川龙的悦来农庄,有位专注种植西洋菜的农夫默默耕耘,罗国生承传父母的心血,坚持耕耘与收获的自然法则,由父母至今共六十多年,他们无间断以有机方式种植,为的就是种出优质的蔬菜。

耕作的过程让他领悟到其种植的哲学、西洋菜与猪毛草之间的共生关系,更研制出自己自成一派的有机肥料。他用心耕作,配合大自然的共生关系,就会孕育出美味的农作物。

插画家洪文宝以插画形式描述农夫、西洋菜、猪毛草三者之间的自然共生关系,让大家可以领悟到大自然的奥妙。

观看《农魂》系列的影片:悦来农庄 (https://bit.ly/38qQW4G)

#7【种子落地(上)】

「Be My Friend, 鹤薮白!」阔别菜界多年,终于可以同大家见面喇!

鹤薮白菜曾经是鹤薮村的农产名物。时代变迁,市面上所谓的鹤薮白菜,已经失去昔日的味道。有赖谢天佑博士及有心人帮助,由筛选鹤薮白菜以至挑选种籽,不遗余力寻回当日的鹤薮白菜原种,再次重新培育,保留优质味道。

谢天佑博士作为 香港高华种子网店 Hong Kong Clover Seed Online Store 的负责人,始终心系农业,他用心改良品种,坚持培育优质种籽,以行动支持本地种籽保育工作。

插画家 杜波淇 以插画形式描述复刻鹤薮白菜的过程,谢天佑博士及其他有心人合力保育本地种籽。

观看《农魂》系列的影片:种子落地(上) (https://bit.ly/3PsxhC5)

#8【种子落地 (下)】

「佢哋系第三代揸Seed人,会有第四代继承者嘅出现吗?」

「种籽就好奇妙,佢就好细粒,好卑微,但系影响好深远。 」- 陈国华 @陈坤记菜种行

「坦白讲我依家系呢行,我都未必期望会搵到好多钱,但系整个过程都系一件开心嘅事。」-Roy 陈万合菜种行 Chan Man Hop

陈国华 和 Roy 分别是老牌菜种行的第三代继承人,两位都正面对农业式微带来的问题,即使经营困难,他们依然对行业坚持如一,为农友提供优良种籽或自留种,握紧上代传承下来的信念 — 小小的一颗种籽毫不起眼,却承接所有人的命脉。

插画家 杜波淇 以插画形式幽默地传递继承人们的理念,继续为本地农业服务,延续老牌菜种行的故事。

观看《农魂》系列的影片:种子落地(下) (https://bit.ly/3Nu3WFA)

#9【潘妈妈果园】

「点止果园咁简单。」 潘妈妈果园 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机,举办不定期开放的采摘活动、体验及导赏,又推出不同农产品。

由菜农转型至果农的潘妈妈果园,潘小姐传承父母的心血,接力成为「农二代」,以不同的新方式为果园带来生存空间,让大家明白农夫专注孕育农作物,将毕生心血灌满农地,希望有更多人欣赏本土味道,继续支持本地农夫!

绘者 Maoshan Connie 绘画出潘妈妈与潘小姐的转型故事,即使面对失意磨难,仍坚持努力寻求出路,带领果园创出新机。

观看《农魂》系列的影片: 潘妈妈果园 (https://bit.ly/3N7pibS)

#10【农场日志|祥记农场】

「农夫坚韧力爆灯!」谢太的农艺集各农家之大成,是罕见可在盛夏培育芹菜苗的农夫。

谢太是七十年代首批出产芹菜的农业大户,原来嫁入农家前她从未试过务农。谢太幸运地得到不同老农倾囊相授,更独具慧眼弃种菜心,以巧手培育早水芹菜,终成为独当一面的农夫。

插画师 missquai 以生动有趣的画风刻画出谢太成为农夫的过程,请教不同的老农,最后钻研出自己的耕种方法,至今谢太仍然承传着上一代的韧性,继续出产农作物。

农场日志的第二部份以 香港农业3.0 的《农魂》为题,由不同的本地艺术家以漫画形式来呈现农夫的职人精神,让公众了解本地农业故事、独门农业技艺、探讨两代业者的传承及关系。

观看《农魂》系列的影片:祥记农场 (https://bit.ly/3NGOoOI)

#11【农场日志|周松农场】

「河塘芥兰 — 芥兰界王者!」 原来周伯才是种河塘芥兰的王者!

华山村和河上乡曾是盛产河塘芥兰和红头葱的农产区,因城市发展影响,作为名产的红头葱也因此失去原种。幸得周伯寻回原种及继续耕作改良,河塘芥兰才能逃过一劫。

画家 李香兰生活研究房 描绘出周伯的农耕生涯,幸得周伯持续耕作,河塘芥兰才得以延续,只可惜红头葱已经因无人耕作而失去原种,反映出农夫不再种植,昔日品种只惋惜消失。

农场日志的第二部份以 香港农业3.0 的《农魂》为题,由不同的本地艺术家以漫画形式来呈现农夫的职人精神,让公众了解本地农业故事、独门农业技艺、探讨两代业者的传承及关系。

观看《农魂》系列的影片:周松农场(https://bit.ly/3n48Wp5)

#12【农场日志|林东农场】

「西芹真系外国嚟!?」 全靠当年的农夫远赴美国学习种植技术,提升西芹质量,才能造福大家的胃口。

元朗洪水桥曾是其中一个农业大区,但随着城市发展规划及进口菜影响,大部分农地因此而没落。香港仍有不少农夫默默耕耘,城市的规划与农业生产之间能否为彼此留有空间,让香港农业迈向未来。

插画家 洪文宝 以插画形式描述洪水桥、林东农场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探讨城市发展及农业生产之间的平衡。

农场日志的第二部份以 香港农业3.0 的《农魂》为题,由不同的本地艺术家以漫画形式来呈现农夫的职人精神,让公众了解本地农业故事、独门农业技艺、探讨两代业者的传承及关系。

观看《农魂》系列的影片:林东农场 (https://bit.ly/3NvELBU)

 

#13【农场日志|郦氏农场】

「节瓜皇后背后的男人!」像唐生这样出色的农夫,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那样鲜明,那样出众。

郦氏农场的唐生承接父母的传统农艺,加入崭新思维及科学式耕种为农场重新定位,成功一年四季皆可出产优质节瓜,以行动证明香港农业仍然生机处处,专注耕作也可以创出新的出路。

画家 李香兰生活研究房 描绘了唐生细心照顾农作物的过程,突破传统框架,在任何天气下仍然能出产节瓜,以自身经验勉励新一代农夫。

农场日志的第二部份将由 香港农业3.0 以《农魂》为题,由不同的本地艺术家以漫画形式来呈现农夫的职人精神,让公众了解本地农业故事、独门农业技艺、探讨两代业者的传承及关系。

观看《农魂》系列的影片: 郦氏农场 (https://bit.ly/3bMIXA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