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2023-2024 「共生社區」:參與同學的分享

人(中學生):大自然

現和大家分享當中參展三位同學的學習過程發現:

鄭潔同學的分享 (仁愛堂田家炳中學) 

於屯門公園及屯門河考察時我發現烏龜的棲息環境饒有趣味,認識到烏龜的生活需要考慮到水陸兩用,山林溪間,陽光滋養,綠植環繞,因此選擇為烏龜打造一個龜池,讓他們作為學校的吉祥物,陪伴學生們的成長,共同享受校園生活。 

我發現自己喜歡木工藝創作,擅長雕塑創作和繪畫草圖,也享受與組員合作。希望往後SBA的作業或雕刻作品也能以這次造龜池的經驗為參考,完成更好的作品。

余銨翹同學的分享 (宣道會鄭榮之中學)

於大埔河及附近社區考察中,我認識了不同共生的關係,水和我們人類的關係是息息相關的,鷺鳥們會在有水有樹的地方生活,所以我們能在大埔河附近看到牠們與居民共同生活,體現鷺鳥與人的共生關係,為此我感到非常神奇! 

基於我日常的觀察,在『共生桌遊』設計的環節,我創作了一些人與人之間的共生關係,發現我喜歡以手繪的方式創作,藉此期望為桌遊設計 畫出我觀察到的不同共生關係。 

藉著本次活動,我發現我喜歡觀察不同的小動物,我會嘗試畫出牠們的形象,但又發現自己的畫功不足以能夠真正地表達出來,在繪畫能力上我仍需努力,往後我會嘗試加強自己的畫技, 畫出心目中的這個世界!

陳昕晴同學的分享樂善堂王仲銘中學

我認識了啟德河是在什麽時候進行覆修工程,發現河水清澈見底,生機盎然,水和我們人類的關系是比較重要的,因為人是離不開水源。在丹山河考察的時候,發現香港還有一些農田,看見農夫們種植提供我們稻米和水果等,我感到非常喜歡,因此我喜歡考察。 

發現我不太喜歡做一些手工,我喜歡陶泥和觀察小動物。 

我享受可以和其他同學一起創作,當中我欣賞自己的觀察能力,也欣賞蘇筱絲同學的畫畫能力,因為她畫畫太好看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