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共学小队」工作坊当中,我们以「共生」为题,透过运用不同领域(视艺/地理-综合人文/公民与社会发展)的知识及思考方法设计共学活动,让同学以小组方式一起进行考察,例如:身边小区河道或生活空间存有什么样的共生/不共生(困难)的情境,然后进行研习及体验「群策群力」互助研创的精神。
与此同时,艺术创作成为探索、纪录及表达的语言(日后重温的载体),藉此互相交流分享大家心中的「共生愿景」想法。
1/ 鼓励同学透过:实地考察及街访、(日常观察)搜集资料、小组讨论及创作活动,发掘及思考自己和身边事物的关系状况—由此初步理解「共生」:在自己日常生活之中那个范围的「共生/不共生」体验最为深刻,自己于此有什么的想法,并尝试透过「创作」的行动具体地表达呈现出来。过程中,同学可同时学习掌握SBA(配合校方课程需要)。
2/ 鼓励同学进一步认识自己(自己的观察事物喜好、能力、性情),接受及喜欢自己,尝试改善自信心。
3/ 透过落区考察活动,期望令同学对自己生活中的「小区」、「香港」及或「世界」增加多一点的观察—连系经验、「关我事」的扣连。
4/ 提供机会予同学、不同专长领域的导师互相合作,进一步体验「共生学习、群策群力」是什么一回事。
5/ 提供机会予学校–老师及学生体会「跨科协作学习 / project-based learning」的运作,希望可借镜予校方探索校本课程设计的发展。
6/ 鼓励同学透过不同创作,学习为自己的生活进行「日常纪录」,反思及展望。
导师团队成员名单 :
总策划及协调导师:Sandy Chan山地
艺术教育 : rebeka tam + 黄永生Sunny + 钟惠恩
生态教育 : 马屎
助教:Kimmy甘美
合作教育伙伴(参与学校):
乐善堂王仲铭中学
宣道会郑荣之中学
仁爱堂田家炳中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