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共學小隊」工作坊當中,我們以「共生」為題,透過運用不同領域(視藝/地理-綜合人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的知識及思考方法設計共學活動,讓同學以小組方式一起進行考察,例如:身邊社區河道或生活空間存有什麼樣的共生/不共生(困難)的情境,然後進行研習及體驗「群策群力」互助研創的精神。
與此同時,藝術創作成為探索、紀錄及表達的語言(日後重溫的載體),藉此互相交流分享大家心中的「共生願景」想法。
1/ 鼓勵同學透過:實地考察及街訪、(日常觀察)搜集資料、小組討論及創作活動,發掘及思考自己和身邊事物的關係狀況—由此初步理解「共生」:在自己日常生活之中那個範圍的「共生/不共生」體驗最為深刻,自己於此有什麼的想法,並嘗試透過「創作」的行動具體地表達呈現出來。過程中,同學可同時學習掌握SBA (配合校方課程需要)。
2/ 鼓勵同學進一步認識自己(自己的觀察事物喜好、能力、性情),接受及喜歡自己,嘗試改善自信心。
3/ 透過落區考察活動,期望令同學對自己生活中的「社區」、「香港」及或「世界」增加多一點的觀察—連繫經驗、「關我事」的扣連。
4/ 提供機會予同學、不同專長領域的導師互相合作,進一步體驗「共生學習、群策群力」是什麼一回事。
5/ 提供機會予學校–老師及學生體會「跨科協作學習 / project-based learning」的運作,希望可借鏡予校方探索校本課程設計的發展。
6/ 鼓勵同學透過不同創作,學習為自己的生活進行「日常紀錄」,反思及展望。
導師團隊成員名單 :
總策劃及協調導師:Sandy Chan山地
藝術教育 : rebeka tam + 黃永生Sunny + 鍾惠恩
生態教育 : 馬屎
助教:Kimmy甘美
合作教育伙伴(參與學校):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
宣道會鄭榮之中學
仁愛堂田家炳中學
分享